揭秘电竞赛事背后的运作机制:从筹备到执行,一窥赛事执行方的神秘世界
随着电竞产业的蓬勃发展,电竞赛事已成为年轻人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从线上到线下,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比赛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眼球。然而,在这热闹非凡的背后,一场电竞比赛的举办并非易事,其中涉及的繁琐程序、附加内容和前后期准备工作,都需要赛事执行方来一一解决。尽管赛事执行方在大众眼中鲜有曝光,但正是他们默默耕耘,才使得电竞产业得以蓬勃发展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秘赛事执行方的运作机制,了解一场赛事背后所需经历的环节、需求和盈利模式。
赛事执行方在承接一场赛事前,首先要进行一番评估:这场赛事是否值得举办。评估标准包括利润空间、赛事影响力以及公司品牌影响力等。同时,赛事执行方会根据比赛类型进行分类,如线上比赛、线下比赛、官方比赛、商业比赛、联赛、杯赛、长期赛事、短期赛事等,并根据不同类型匹配相应的赛事策划和资源配置。
对于官方大型线下赛事,如官方举办的联赛和杯赛等,它们代表了游戏赛事的最高水平,也体现了官方在观众中的形象。因此,这类赛事对官方的要求十分严格。一些大型甲方厂商,如腾讯、网易等,是所有赛事执行方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。这些公司旗下游戏众多,官方赛事的影响力大,且官方会利用自身强大的推广渠道来推广赛事,这对执行方的品牌曝光大有裨益。
在承接官方大型线下赛事时,各家执行方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。官方会实行“竞标”制度,有意向承办的执行方需提交一份赛事策划PPT,包括自身优势、资源等,然后由官方进行筛选。获得举办资格后,执行方需进行赛事筹划,包括比赛场馆、灯光舞美、人员统筹等前期准备工作。官方一般会出一部分资金协助执行方,并在赛事执行过程中全程监修。
在人员统筹方面,执行方需对接战队、表演嘉宾、解说和媒体人员。对于影响力大的赛事,解说和主持人需要配备官方指定人员。在赛事宣传方面,主要由官方负责,因为执行方的宣传能力相对较弱。
此外,电竞赛事分为长期赛事和短期赛事,如联赛和杯赛。对于联赛,最重要的是赛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;而对于短期杯赛,官方则希望呈现出独特性、具有周边文化等特点。
在赛事进行中,提高观众体验是最终目标。例如,在比赛中加入观众更直观了解比赛的数据,如选手的击杀、金钱、KDA等,以及评选MVP、最佳镜头等。
线下的电竞赛事通常会有线上的直播,这是赛事执行方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完成的环节。推流、设备质量、现场演播室能力、网络工程能力等都是关键因素。
三方赛事的流程与官方赛事相差不多,但要求没有这么严格,且需要获得第一方厂商的授权。目前,第一方赛事越来越强势,三方赛事仍处于“赔钱赚吆喝”的阶段。
商业赛事的目的主要是品牌推广,赛事要求和质量都会偏低。在商业活动中,吸引观众的噱头会进行一些改变,如请知名解说或艺人,采用宽松的赛制,增加戏剧性和随机性等。
赛事执行方的利润空间有限,主要原因是第一方厂商过于强势。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,许多赛事执行方会选择多线发展,利用赛事扩大知名度,进而开发其他业务。
总之,电竞赛事背后的运作机制复杂而繁琐,但正是这些默默付出的执行方,让电竞产业得以蓬勃发展。随着电竞产业的不断壮大,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赛事执行方涌现,为电竞产业注入新的活力。